1、行列式性质及计算
①互换行(列),变号:交换行列式的两行(列),行列式的值变号。比如D=a11a21a12a22 ,交换两行得a21a11a22a12=−D 。
②提公因子:行列式某一行(列)的所有元素都有公因子k ,可把k提到行列式外面。即若D=ka11a21ka12a22 ,则D=ka11a21a12a22 。
③倍加:把行列式某一行(列)的元素乘以数k后加到另一行(列)对应元素上,行列式的值不变。比如D=a11a21a12a22 ,第一行乘k加到第二行,得a11a21+ka11a12a22+ka12=D 。
④拆分:若行列式某一行(列)的元素都是两数之和,可拆成两个行列式之和。如D=a11+b11a21a12+b12a22 ,则D=a11a21a12a22+b11a21b12a22 。
⑤对应成比例,值为零:若行列式有两行(列)对应元素成比例,行列式的值为0 。比如D=a11ka11a12ka12 ,两行成比例,D=0 。
2、行列式展开、范德蒙行列式

定义
- 余子式 Mij:去掉行列式中元素 aij 所在的第 i 行和第 j 列,剩余元素构成的新行列式。
- 代数余子式 Aij:Aij=(−1)i+jMij (符号由元素位置的行标 i、列标 j 决定 )。

按行展开
对 n 阶行列式 D,取第 i 行(i=1,2,…,n ),有: D=ai1Ai1+ai2Ai2+⋯+ainAin 其中,aij 是行列式第 i 行第 j 列的元素,Aij 是 aij 的代数余子式(Aij=(−1)i+jMij ,Mij 为余子式 )。
按列展开
对 n 阶行列式 D,取第 j 列(j=1,2,…,n ),有: D=a1jA1j+a2jA2j+⋯+anjAnj 同理,aij 是行列式第 i 行第 j 列的元素,Aij 是对应代数余子式 。
1、矩阵的三则运算
行列式 D=113231342 ,矩阵A=113231342 ;
①行列式是一个数,矩阵是一个表
②行列式是 n×n 阶,矩阵是 n×m 阶(n 和 m 可以不相等也可以相等)
③ λ∣A∣ 是把行列式某行(列)乘以 λ ;λA 是把矩阵里每个元素都乘以 λ
④行列式加减是数的运算;矩阵的加减只能是同型矩阵,对应元素的加减
⑤矩阵如果是方阵(n=m )的时,有行列式值
矩阵的乘法:AB=BA
2、转置矩阵、伴随矩阵、单位矩阵、逆矩阵
1)转置矩阵 (AT )
就是行变列、列变行
A=113231342,AT=123134312
2)伴随矩阵 A∗=A11A12⋮A1nA21A22⋮A2n⋯⋯⋱⋯An1An2⋮Ann
3)单位矩阵 E: E=(1001) E=100010001 ∣E∣=1 EA=AE=A
4)逆矩阵 A−1
AB=BA=E则B为A得逆矩阵,记B=A−1;即: AA−1=E
公式: A−1=∣A∣A∗ 可逆得充要条件∣A∣=0
3、矩阵的行列式运算
一些重要的运算性质:∣kA∣=kn∣A∣ 、 ∣A−1∣=∣A∣1、 (kA)−1=k1A−1 、 ∣A∗∣=∣A∣n−1 、 A∗=∣A∣A−1、 ∣AB∣=∣BA∣=∣A∣∣B∣
1、初等行变换
①换行 ②倍乘 ③倍加 三种运算
变换用箭头连接而非等号,换行后,矩阵前不会加负号。
倍乘时,也并不会在前面提出一个系数。
阶梯形矩阵的特征 1. 若有全零行,则全零行位于最下方 2. 每个阶梯首项为主元,主元依次往右 3. 阶梯形不唯一
最简形 ①主元为1 ②主元所在列的其他元素都为0 ③最简形是唯一
2、求逆矩阵
题1. 若 A=12111−1−100 ,求 A−1 。(A⋮E)⟶(E⋮A−1)
只需将A通过初等行变换,变为单位矩阵E,则右边的矩阵就是A−1
题2. 若A=(1232) 求A−1
A=(acbd) A−1 = ad−bc1(d−c−ba) 主对调,次反号,除以值
题3. 设 A=41−1212303,且 AX=A+2X,求 X 解:AX=A+2X⇒AX−2X=A⇒(A−2E)X=A
通过像题1,将(A−2E)化为单位矩阵,则右边的矩阵即为X
3、矩阵的秩
矩阵的秩即为主元的个数
秩的性质如下:
- Am×nR(A)≤min{m,n}
- A 为方阵 R(A)=n⇔∣A∣=0R(A)<n⇔∣A∣=0
- R(AT)=R(A)=R(kA)(k=0)
- R(AB)≤R(A)R(AB)≤R(B)
1、向量组
向量组:由若干个向量组成的集合,通常记为 v1,v2,…,vn。
2、线性相关
① 存在一组不全为0的数 ( k1,k2,⋯km ),使k1a1+k2a2+⋯+kmam=0则称向量组a1,a2,⋯am 线性相关,否则线性无关。
② 若R(a1,a2,⋯am)<m,则向量线性相关若R(a1,a2,⋯am)=m,则向量线性无关。
③ 极大无关组
阶梯型矩阵最简形的主元所在列是极大无关组
1、齐次线性方程组
方程右边全为0,称为齐次线性方程组。求解一般分为三步:判断解的情况、求解向量、表示通解
先写出系数矩阵,然后将其化简为最简形的阶梯矩阵。
判定:系数矩阵A
R(A)=n只有零解
R(A)<n有无穷多解且有 n−R(A)个解向量
通解即通过系数将解向量连接起来
1、自由变量不能全为零 2、不同的解向量线性无关
2、非齐次线性方程组 Ax=β
题2. 求非齐次线性方程组⎩⎨⎧x1+x2−x3−x4=12x1+x2+x3+x4=44x1+3x2−x3−x4=6x1+2x2−4x3−4x4=−1 的解。
写出增广矩阵(A:β),并进行初等行变换
- 无解
R(A)=R(A:β)
- 有唯一解
R(A)=R(A:β)=n
- 有无穷多解
R(A)=R(A:β)<n
- A 是系数矩阵
- (A:β) 是增广矩阵
- R(⋅) 表示矩阵的秩
- n 是未知数的个数
非齐次方程通解X X=(齐次通解+非齐次特解)
1、求特征值、特征向量
- 给定方阵 A∈Rn×n。
- 如果存在标量 λ∈R,和非零向量 x∈Rn,使得:
Ax=λx则称:
- λ 是矩阵 A 的特征值 (eigenvalue),
- x 是对应的特征向量 (eigenvector)。
题目:求矩阵A=(3−1−13)的特征值 即求解∣A−λE∣=0⇒λ 得到的λ即特征值。
求特征向量即(A−λiE)x=0的基础解系
2、相似对角化
若方阵 A∈Rn×n,存在可逆矩阵 P,使得
P−1AP=D其中 D 是对角矩阵,则称 A 与 D 相似,称 A 可相似对角化。
解题方法:
①求特征值(λ1,λ2,⋯,λm) ②求基础解系(a1,a2⋯am) ③(P=(a1,a2⋯am)) P−1AP=λ1λ2⋱λm
相似对角化的条件:
一个 n 阶矩阵 A 可以相似对角化,当且仅当 A 有 n 个线性无关的特征向量。
3、正交相似对角化
解题方法:1、求特征值 2、求基础解系 3、正交化 4、单位化
正交:两个向量垂直
对称矩阵:不同特征值对应的特征向量是正交的
施密特正交化:a1a2
b1=a1,b2=a2−[b1,b1][a2,b1]⋅b1
单位化:除以其值即可
4、特征值的性质
①λ1+λ2+⋯+λn=a11+a22+⋯+ann(矩阵的迹:trA)
②λ1⋅λ2⋅⋯⋅λn=∣A∣
③ 若 A 的特征值为 λ,则:
1、二次型
二次型与二次型矩阵的关系
对于 n 元二次型 f(x1,x2,…,xn),其一般形式可表示为:f=∑i=1n∑j=1naijxixj(aij=aji) 对应的二次型矩阵 A 是一个 n 阶对称矩阵(满足 AT=A),其中:
- 主对角线元素 aii 是xi2项的系数
- 非主对角线元素 aij (i=j) 是xixj 项系数的一半,因为xixj 会被拆分为aijxixj+ajixjxi,且aij=aji。
2、求正交变换、化标准型
步骤:1、二次型矩阵 2、求特征值 3、求基础解析 4、正交化 5、单位化
3、顺序主子式
通过其判断二次型是否正定
定义:取矩阵前 k 行、前 k 列构成的子式:
Δk=deta11a21⋮ak1a12a22⋮ak2⋯⋯⋱⋯a1ka2k⋮akk依次得到:
- Δ1=a11
- Δ2=det[a11a21a12a22]
- Δ3=deta11a21a31a12a22a32a13a23a33
- … 直到 Δn=det(A)。
顺序主子式与正定性(西尔维斯特判别法)
对于对称矩阵 A,二次型 xTAx 正定性的判别方法:
- 正定 ⟺ 所有顺序主子式 Δ1,Δ2,…,Δn>0
- 负定 ⟺ 顺序主子式 Δ1<0,Δ2>0,Δ3<0,…(符号交替)
评论区
评论加载中...